Golden Slumbers.gif

這是一篇閱讀心得。內容將提及本人對於作者以及故事的許多感受。先這麼說好了,伊坂幸太郎的作品雖然無法很全然的被放在「推理小說」的分類之下,但是,讀他的故事時還是會被一直弔胃口,弔到結局為止。也就是說,如果你還沒看過本書(強烈推薦去看)或是你打算去看不想被雷到(再次強烈推薦快去看),那麼請不要接著看下去...音樂可以繼續聽著就是了。

 

 

 

第一次看伊坂的書是《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其實當時我根本沒有仔細看簡介,純粹被那飽滿明亮的黃色書皮給吸引住眼光,於是在博客來下訂、逼迫媽媽去7-11幫我取貨之後,拿到書時我也並沒有特別的興奮或是期待。但是,當我看完之後,我又再一次拜訪博客來,只不過這次一口氣訂了大概五本伊坂的作品。雖然我有點組織狂(像家裡的CD要照著曲風或是字母排列、同一個作者的書也一定要照著出版順序排列),但不知道為什麼第二本我拿起伊坂的書是《重力小丑》,從這本書開始,我正式愛上伊坂,然後開始一系列地(也就是從出版順序先後開始)去讀他的作品。

大部分介紹他的人,都一定會提到《奧杜邦的祈禱》。這本書算是他的出道作,由於故事既魔幻又寫實,夾雜著懸疑小說令人驚悚、恐懼的元素,一路弔著讀者的胃口到最後才能看見故事的全貌,但又不像傳統推理小說那般從每個細節去推理、注重在殺人和被殺之間的關係;所以這本書既是推理小說又不是推理小說的矛盾和複雜性,成為了伊坂作品中最基本的基調。

以此出發來看他的每本作品,可以歸納出故事中總是會有一個語出驚人、熱血、「搖滾」的人,通常這個人不會是主角,而是主角身邊重要的朋友。這個人可以像是《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來自不丹的多吉,或是《沙漠》裡面說出「我要讓沙漠下雪」的西鳩,還有來自《孩子們》充滿自信的陣內...,從通常個性保守、嚴謹、甚至是冷漠的主角們眼中去看這些人,故事到了最後往往主角們被這些人給征服了。這是伊坂角色設定上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其次,是伊坂的敘事風格;據說深深受到柯恩兄弟(Coen Brothers)、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影響,他的作品的確時常帶有一種所謂「黑色幽默」的氣息。此黑色非彼黑色(film noir),比較像是在無厘頭中又批判地去指出一些現象,再用詼諧豪邁的手法去鋪陳、組織整個故事。他的故事大部分都非直線式敘事,多的有同時五條故事線進行的《Lush Life》,也有時空頗為跳離的《死神的精確度》,還有由幾篇短篇集結但「作者希望被看做是一整個完整作品」的《孩子們》、真的比較像是短篇集結而成的《Fish Story 龐克救地球》、以及這本更像是組曲的《Golden Slumbers 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有些人認為這樣的推理小說(時空跳躍、故事線複雜交錯)會失去懸疑的趣味,在各個故事之間跳來跳去使讀者抽離情緒,無法貼切感受到故事應有的緊張和刺激;但在下卻是深深喜愛這樣的故事手法,因為我不期待自己在看一本推理小說,基本上,在伊坂之前,日本眾多著名的推理小說中我只拜讀過宮部美幸的《模仿犯》。正因為除去了「推理」的枷鎖,才能和故事裡面的角色一樣熱血地去享受故事中那滿滿的溫暖和帶著淚水的歡笑。

為什麼寫到這邊還沒真正進入主題,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真的太愛伊坂幸太郎了。總覺得不提到它每本書就會特別對不起那一本書,所以上文之中尚未提到的《蚱蜢》和《魔王》也是相當好看的!他和白先勇是唯二兩位我喜歡每一本我所看過的作品的作家(白先勇的散文我沒看過所以不知道)。像是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陪伴了我將近十個年頭我仍然喜愛,但另外兩本就只能說還算喜歡而已;或是像Margaret Atwood的《使女的故事》以及《盲眼刺客》很棒,但《雙面葛雷斯》我還卡在開頭有點看不下去。所以說,伊坂對我來說是一位非常特別、可以說是獨佔心頭的作家了(有出中譯本的作品有十三本,我已全數閱畢)。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與其說我是專精的在寫這本書的心得,應該說事實上寫了一篇泛介紹伊坂的文章還比較恰當。那麼,就進入真正的爆雷區好了。(也會順便爆到《痞子英雄》的雷)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心中有點想到《痞子英雄》的故事。我也曾經提到我深受陰謀論的影響,可以說是位懷疑論者;我也不是非常相信電視上的報導,因為我覺得世界上有一群「金字塔頂端」的人在操控著世人的想法,像是媒體的炒作總是到最後會讓人忘記一開始究竟是怎麼回事。所以經由電視台報導的很多事情,我都覺得非常值得再去想想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也大概因為如此,我後來就放棄再看政治和社會新聞了,專攻影劇新聞...因為比較單純一點。而這本書也大概是在講這麼一回事,其中提到的整形、變臉,也和《痞子英雄》的情節非常相像。兩個故事中都有一個龐大、不知名的組織在操控的一切,而他們都如神一樣的神奇和強大。不同的是,《痞子英雄》裡面是著重的是兩位男主角本身所代表的光明和黑暗,以及到了故事之後光明和黑暗的界線愈趨模糊,只能靠剩下一點點的信仰去查出真相,然後真相只露了尾巴上的一根毛,因為真相要被放到電影版再賺一筆;而本書的主角青柳是在一群人的幫助之下逃離這個天大的冤枉。

在過去的回憶和現在的困境不停交錯、還有用青柳和樋口位於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和觀點去拼湊、匯聚到一個最大故事主線-就是青柳被陷害、進而只好逃亡、不明就理的逃亡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的幫忙、最後保住性命,因為「活著才是對噩運最大的反擊」。在故事的回憶段落,不禁一直讓我想到「沙漠」裡面五位大學生那種熱血、青春的感覺。對青春抱持著那麼多幻想的我,在看完《沙漠》之後終於解了一點我心上的心結。因為過去我對青春的形象太過執著,而忽視到了很多本質的層面,是《沙漠》提醒了我,還有甚麼樣子的青春,是超脫年齡限制,可以存在在每一個人身上的。本書也有這麼一個功用,即使一群人出了社會、各過各的、靠著回憶去留住一點對青春的回憶,到了故事主線上,各路人馬紛紛出籠幫助可憐又帥氣的青柳,那種熱血和青春遠遠勝過高中生的遐想和夢幻。

看完了本書時,我關上了燈準備睡覺。但腦中仍然停留在最後的結局,不停想著那個畫面,眼眶竟也不自覺的濕了。就這樣,伴隨著無法停止的眼淚,我悄悄睡著了...。(然後早上就開始一直狂拉肚子)

這本書真的太好看,將近五百五十頁的內容,我在一個晚上就忍不住看完了。是那種會令人廢寢忘食的書。不過真要說出一個伊坂帶給我閱讀上的不便,就是他習慣在每個故事之間穿插一些小小小小的路人角色,而這些路人角色是以前的作品的主角或是配角。這樣有甚麼不便呢?因為我太在意、太想和以前的角色在新的地方相逢了,所以每當有一個小配角出現,我總是會有點歇斯底里的在腦中搜尋他有沒有出現過的畫面,這樣雖然非常有趣,但還是會影響我閱讀的流暢度...(根本就是我太龜毛的問題)。但伊坂這種讓角色們來串串門子的特色,其實也是我很喜歡他的一點。我最喜歡這種有點「儒林外史」的感覺了。能在一系列的書叢中,和以前認識的角色相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另外,這本書最珍貴的,就是故事中那群配角仍然深深相信著青柳-即使已經畢業、分離了許久-對於這樣深摯的信任,我感到人生再度美好了一點。

 

「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信賴」。

 

p.s 在閱讀伊坂作品,我時常有種「原來他懂」的感覺。導致我一度非常願意嫁給他,因為我想可能遇不到一位「全然的愛」我的人,那至少我相信他可以「全然的懂」我,那就足夠了。不過維基百科告訴我別作春秋大夢了,因為: 

伊坂幸太郎(1971年-)出身於日本千葉縣松戶市,現居宮城縣仙台市。東北大學法學部畢業。在從事系統工程師的同時投稿文學獎,2000年以《奧杜邦的祈禱》獲新潮推理俱樂部獎躋身文壇。現為專職作家,已婚

hahape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