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多年前,
不知是何時了,
剛開始喜歡看一些風格特異的電影時,
這部《原罪犯》上映了,
那時候就一直很想很想看,
但總是不知怎麼著一直沒去看。

今天在一個奇妙的機緣下好好看清楚了。

在看這部片的時候,
我腦中偶爾會閃過《追殺比爾》的畫面,
一樣是講復仇,
視覺風格一樣強烈、黑色,
然後找了一下影評blah blah blah才看到,
人家說
"如果你喜歡Quentin Tarantino的風格,也很容易喜歡這部片"

yape,
我想我喜歡。


首先,
先解釋一下為何我又復出寫這種討論電影的東西。
因為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想寫也不敢寫。

但上次巧遇share36在看《巴黎初體驗》,
然後又巧遇她與steve在消夜街口,
Steve說我都亂推薦,
share36說她是看了我網誌才想說去看看的。

就是這一句話,
讓我想偶爾寫寫也不錯,
反正只是好玩跟分享一下而已,
我不用把他看得太專業太嚴肅,
大家也是。


好,
回歸正題。

《原罪犯》一開始呢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
猜不到接下來要幹嘛。

隨著劇情慢慢發展,
愈趨離譜...
也愈讓人神經緊繃。

其中一些畫面是讓人血脈賁張的,
雖然不及《巴黎初體驗》,
但畫面、聽覺給人的震撼,
讓我手心腳心都是汗...

也有殘酷的,
當然,
復仇嘛,
沒有殘忍一點的場景,
要如何展現那被囚禁如此久的忿恨與壓力。

畫面的剪輯與視覺影像,
在在都快速而強烈。

我現學現賣,
中間時間的流逝呢,
使用了著名的「蒙太奇」。

畫面分成兩半,
一半是世界或重大新聞,
一半是主角。
就這樣輕描淡寫的,
時間帶到了十五年後...
故事也正式地邁入「開始看懂」的部份。

後續我不想多說,
以免破壞share36的觀影心情,
哈哈哈自以為我一寫就有人會看。


好,
那來討論一下感想好了。

剛看完我只覺得蠻沉重的,
因為內容揭露的太過殘酷太過直接。

也許重點是擺在愛情,
但也有可能是擺在人性最深層的黑暗與空洞。

恰恰好我最近在看《中性》,
媽呀爆點差不多,
讓我好好思考了一下事情的嚴重性。

很嚴重,
真的。
大概是我們凡人怎麼想也不會想到的那種關係。

在回想之後,
也就是所謂的反芻...哈哈,
到覺得雖然有點難過有點悲哀,
卻也是另一種浪漫。

大家都說李宇鎮他的自殺是想追隨他姐姐,
或著是完成了復仇可以心安理得死去。

但我想他是個心中有浪漫的人。
愛得不顧一切,
愛得這麼轟轟烈烈,
他的愛,
因為他的復仇延續了超過十五年。

很熱血啊他,
雖然是在一個沒有表情的臉孔之下。

「我們明知道是姐弟還相愛,那你們呢?」

這句話,
完整的替他下了結論。

很酷的一個角色我覺得。


另外一段令人動情的,
當然就是主角與他的女人。

說是他的一點也不為過,
真的。

他打架的時候,
完全是視所有於無物,
也就是不可一世(中文真的變爛了)。

但到了電影的尾聲,
他的哀求、自殘、痛哭,
顯露出他內心最深的罪惡與脆弱。

他被復仇引領著人生未來的路,
即使他知道他還只是個被操弄的玩具,
他已無心也已無力去做些什麼了。

對他而言,
莫過於守護他最重要的女人了。

也就是這一點,
讓他與李宇鎮之間的輸贏分出高下。

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真的是沒錯。

嗯嗯,
還有太多東西還沒好好消化完,
所以還有點東西可以再細細品味一下。

這是部節奏緊湊,
可以說是好看的電影。
really。

然後我想,
結局令人難過卻又同時感到慶幸。

幸好是這個結局。

所以我發現原來我也是浪漫主義者。

hahape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