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知名度很高的小說,
真的不是浪得虛名的。

它沒有煽情的火熱情節,
更無灑狗血之嫌,
只是很單純的描寫一個故事。

那麼可看性在哪?
或許你會想這樣問,
我想其最為豐富感人的,
便是作者將生與死的分隔與差異描寫得很動人。

其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學校裡大家說生死之間界線分明,事實上,生者與死者之間有時似乎朦朦朧朧,難分難測。’
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看著這本小說的時候,
我曾幻想假若今天是我的某位親朋好友死掉,
我會如同書中人這般牽腸掛肚嗎。
答案,我必須說,不一定。
書中的人們為了蘇西的死耿耿於懷很久很久,
一個冷漠的旁觀者只會覺得這樣很‘小說’,
但事實上,
在一個你曾為他著迷、敬佩他,
甚或是個擦肩而過卻印象很深的陌生人死去的時候,
感情會被那份生死永隔的悲哀給灼傷。

死亡與活著是那麼迥異也是那麼相似,
情感的糾纏是那樣強烈。

但有一點讓我有些羨慕,
就是裡頭的天堂。
對蘇西來講,
天堂裡頭缺少了活生生的真實。
但對人世間的我,
天堂卻擁有我最期盼的寧靜。
你希望你生活在什麼地方、穿著什麼衣服、養著什麼小玩意,
天堂全都能給你。
只不過,
沒辦法給你重新活著的權利。

我也沒有什麼長篇大論好講,
只是頗有感觸想講點什麼。
有閒的時候大家可以瞧瞧,
我想每個人看完這本書的感想應該都會頗為不同。

hahape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