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ication.jpg

Dedication-獻詞,放在書本正文的最前面,代表了這部作品獻給某人,或著是因某人而作。

獻詞往往是能觸碰到作者真實面的一種媒介,透過獻詞,你感受到作者的一些心意,這本書不僅僅是為了商業或著為了個人成就,更有著與他人之間深深的羈絆。這樣的意義很美也很動人,這便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中文譯作插畫情緣其實就只是套用了所有浪漫愛情喜劇的公式,不過把這部片設想為浪漫愛情喜劇可能會有點失望,雖然我還是為其中男主角神經質式的浪漫感到動心...。在很多層面上,導演並沒有用很俗套的方式呈現故事,劇情也不如我們所預期,譬如說當男主角Henry發現了Jeremy實際上是在劈腿,並且還握有證據,但關鍵的那一刻他並沒有讓Lucy知道,而最後Lucy也不是因為發現這件事情才重回他懷抱。這點也許讓我們觀眾有點嘔,從他發現這件事情開始,我們就一直在期待Lucy會發現然後會blah blah blah,結果事實卻不然,就像我們的期待沒有被滿足,有點失落。不過,導演既然使用了幾個特寫去描述Henry決定不給Lucy看的那瞬間,也許正隱指真正的愛情不是傷害,讓Lucy知道Jeremy劈腿也許對他有益,但這份好處卻建築在Lucy又落入再次被騙的難過上。而這份體貼,即使不知道,最後Lucy還是回來找他,perfect ending。

對我而言,這部片最大敗筆就是Mandy Moore的濃妝與雜草般的頭髮。也許要刻畫她經紀不濟的背景,但一直看著這樣的女主角出現在螢幕實在令人有點不快,又不是醜小鴨變天鵝的劇情。並且,眼線濃到像是搖滾歌手,這點和裡面她的角色有點不符。英國文學博士生、不濟卻有才畫的插畫家、有一個也蠻神經質的房東母親...,雖然她演技算是自然,但總體來說,這個角色還不是那麼鮮明。也許所有焦點都落在男主角Henry身上了,畢竟他集神經質、妄想症、強迫症於一身,加上嘴巴惡毒又嫌東嫌西,這角色真的精彩多了。他大概也來自不怎麼幸福的家庭,造成他睡覺要壓那些我想比他體重還重的書來滿足安全感,他無法睡床得睡地上、家裡沒甚麼佈置而且整體室內設計非常冷色調、他說他射精後會沮喪...種種種種都讓人目光無法移開他,很有趣同時又有點悲哀。Rudy是由實力派演員Tom Wilkinson飾演,他還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並且也演得恰如其分。在劇中,他可說是Henry唯一的朋友,Lucy說過他好像他的父親(father figure),但Henry否認。不過,我們都感受得到也許有那麼一點成分在。在Rudy死後,Henry透過許多想像中的場景和他聊天,我們大可把這些畫面想像成他與他內心之間的對話,一個苛薄、尖酸的人與一個溫暖、善良的人在他內心奮戰。很多時候,導演在描繪Henry的過場上面,使用很多flash的技巧,結合音樂上的一種滋擾音效,讓人很明顯具體化這些flash image在Henry腦海中到底是怎麼樣被呈現,也再一次很成功地加深Henry的一種paranoia。在很多電影中,這種手法會被用來隱指這個人有某種程度上的精神疾病或是心理壓力。而如此一個paranoia的人卻是一名童書作家,還蠻奇特的,但也許童書、兒童、純真...,正是他某方面的寄託與治療。

因為吳賢的關係,看過幾本童書。對於童書裡頭簡單的圖畫和文字除了感到可愛之外,也覺得它們頗有與文學無關的魅力。Lucy在劇中說,她會成為一個童書畫家只是因為童書能夠讓她遠離文學,這點有點不公平,畢竟有兒童文學這一塊的,不過我可以想見。文學像是繁複沉重華麗用再多形容詞也無法確切描述的巨大複雜怪物,而童書裡卻能純淨簡單,只需要享受圖片與幾個小小字塊帶來的快樂。有趣的是,劇中Jeremy是個文學家,寫了一本關於Romantism的書,而Henry則是童書作家,兩個人在這條線上也意外的算是競爭對手,而最終,身為英國文學博士研究生與童書畫家的Lucy選擇了Henry。嗯,interesting。

整體而言,這部電影節奏很明快、音樂搭配性強、演員演技自然生動,唯一真的令我頗有微詞的就是costume。但Henry揹的Manhattan包又很好看也很符合他的氣質,所以...也沒那麼糟其實。我想我是個蠻容易取悅的觀眾,所以我才覺得好像每部電影都很厲害都頗好看。

最後,別誤會,我也覺得男主角freaking weird,不過他那神經質式的浪漫還是一直讓我覺得 好 浪 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hape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