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er Hunter/越戰獵鹿人》當年橫掃最佳影片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配角獎 /最佳錄音獎 /最佳剪接獎幾項大獎,它的成功其來有自。
首先,由Stanley Myers所寫的一曲《Cavatina》是首優美動人的鋼琴曲,也是本片的主題曲。以如此清秀優雅的主題曲映照整個如同史詩般的《越戰獵鹿人》,不僅拉出了整個大時代的格局,也輕易地挑動人們的心弦;這不是一部只有諄諄教誨的反戰動作片、特效片,這樣細膩的歌曲更將看似小家小氣的兒女情長、兄弟情意譜了出來。
以上是本片主題曲,請邊聽邊看以下廢話。
Christopher Walken以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他在片中不得不說一開始真的是個奶油小生,唇紅齒白的。以現在的標準看來實在是有一點點女性特徵...(好了現在不要來戰我說女性特徵是甚麼刻板化用詞)。年輕時候的Meryl Streep真的很美,她也以這部片殺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雖未得獎,但也開啟了她輝煌一生的演藝事業。至於Robert De Niro就不用多說了,各位知道我一向喜歡老帥哥...的年輕時候,從看過《Mean Streets/殘酷大街》他的演出之後,再到《God Father II/教父二》的一半(敝人目前還只看過一半...)、然後是舉世聞名的《Taxi Driver/計程車司機》,他一直都是我心目中集合了帥哥、神經質、Martin Scrosesse的buddy、痣、真男人的代表!說真的,《計程車司機》那段"Are you talk'n to me?"的對白之經典,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廣告、節目、電影...等等的都在引用都在延續,很多人不知道這句對白的來源就是《計程車司機》;他的名字還被寫進徐懷鈺的《我是女生》這首歌詞裡咧!(我的媽阿我有follow到徐懷鈺的年代,請勿嫌我老)總而言之,勞勃狄尼洛先生可謂一代巨星,雖然沒活在他的時代...他在我心中也算是電影界的一代巨星了(有時代指標性的那種巨)。
講完演員,我發現我超愛講演員的,而且重男輕女之外,講很多廢話跟有的沒的,沒甚麼在講他們的專業表現,我好可恥。
這部片以越戰為中心,描述了前、中、後的三種樣貌,這也是為什麼我花了三個小時坐在舊圖人家都看了兩片我還在跟這一片奮鬥的原因-因為它的格局被拉大,時間軸拉長之外,時代性也被跨越了。像這類有種史詩般的時代編排的電影還有《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四海兄弟》,同樣Robert De Diro也有演出、配樂是由鼎鼎大名前陣子剛來台灣辦演奏會的Ennio Morricone(新天堂樂園的編曲家)所配的;這類刻意將時代性拉出的電影有一種特色,主題並非單一,格局拉大之後兒女情長絕非小家小氣,有時甚至同等重要。而《越戰獵鹿人》中,「獵鹿人」這樣的角色可謂貫穿整片。那樣一個「one shot」的觀念,從愛情、友情再到獵鹿、戰爭,都一一適用。
而那種俄羅斯輪盤式的賭運氣遊戲,由冷血殘忍的越共開始,一直延續到最後Nick仍深陷其中。那種槍聲的喀或蹦聲,二元式的選擇其實是毫無選擇;把生命交給了運氣,也許是所有越戰中軍人所選擇的,但其實也是毫無選擇。「戰後創傷症」一直是個很重要的議題,尤其在美軍頹敗地退出越戰之後,回到美國老家的軍人們許許多多都深受其害。另外也有一部電影《The Jacket/戰慄時空》由Adrien Brody(以《The Pianist/戰地情人》拿下奧斯卡金獎影帝)主演,劇情也是以一名波灣戰爭軍人深陷在戰後創傷症去做延伸發揮。Nick看似最幸運,最先搭上直升機被救的是他、身上安然無恙的待在醫院的也是他,不像Steve斷手斷腳的,也不像Michael當時下落不明;我們先看到了Nick的幸運,再看見了他原來才是那個永遠無法復原的人。介於堅強(Michael)和脆弱(Steve)之間不上不下的人,才是身處於深淵的人。
佛洛伊德有很多理論,雖然我不是很相信心理學,而且其實我也不是很懂心理學,但就他所提出關於「trauma/創傷」的概念倒是蠻讓我琢磨的;不是甚麼傷害都能夠被稱做trauma,請用英英字典查詢一下。很多電影、文學(不好意思我說不出其他媒介)都在探討這塊領域,大家都想知道人的極限在哪裡、發生甚麼事情之後人會變得如何,家暴的兒童長大成人可能看似正常但心底留下陰影,這種「正常」來自生理上的判斷,但心理上可能就被診斷成不堪一擊;這樣又涉及到了「心理」明明是個極為複雜也許比生理構造複雜萬倍的東西,卻輕而易舉被佛洛伊德這個自大狂攻破了?這樣的疑問當然還是無解,但是...未知總是需要探索的嘛,深受英文系的影響,我們不僅是so-called「獨立、自主」的女性,也應該學習到西方在學習知識的方法-科學化的方法。這種科學不只是數學物理,這種科學方法適用於所有(真的是所有)的領域。讀文學的應該知道文學並非國高中生以為的浪漫和感性,更多的是理性分析和批判思考。而探索未知除了是哲學本家專業之外,其他所有的領域應該也都是在一併跟進;這就是這個社會前進的巨輪。
越戰是美國永遠的創傷,這場戰爭他們打得不知為何物也得不到甚麼東西;它啟發了嬉皮、直接間接地促進眾多社會運動;這場戰爭發生在越南,戰場卻蔓延至全球;眾多改革、革命跟著越戰而來,諷刺的是,那些拼了命實地處在槍林彈雨的軍人們卻永遠停留在那熱帶叢林裡,走也走不出來,即便好手好腳都形同廢人。
挖,今天打得頗為完整,good for me!
如果你有全部看完沒有直接按end的請留言,拜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