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jpg

 

這是片尾曲,Jean Louis Aubert所演唱的Dis quand reviendras-tu(你何時回來);基本上,本片配樂相當簡潔,大部份都是由木吉他很純淨的撥絃聲組成,除了劇中角色們邊彈邊唱的《噴泉》,有歌詞的就是這首片尾曲了。以它相當溫暖的風格來相襯劇中的結局,我個人認為是搭配得非常好的。結局時,女主角那句「Je suis la.」(我在這;不要懷疑,很簡單的法文我還是沒有忘記的!)聽起來輕描淡寫卻又深含許多說不出口的傷痛,讓人除了旁觀她的傷痛也不禁爆淚一翻以示感動。

一直以來,描述「傷痛」的電影相當多,有手法蠻普通的商業電影《愛上妳愛上我》(由阿珍Jennifer Aniston和雙面人Aaron Eckhart主演),也有Atom Egoyan導演純淨、靜謐的《The Sweet Hereafter/意外的春天》這樣的作品。而《Il Y A Lontemps Que Je T'aime/我一直深愛著你》則是用一種緩慢、細膩的鋪陳,同時不時地餵以溫暖和懷抱去一步一步地打開那道深鎖已久的心扉-是女主角的、也是觀影者的。網路上有相當多影評,其中也有許多人提到導演藉由女主角與各個不同角色接觸的反應去具體化她慢慢開始接受、打開心扉的感受。雖然如此,但我認為她的心可能伴隨著她的兒子一起死去了。活著的她,並不在乎她要坐多久的牢,也不在乎和家人、朋友、甚至是這個社會斷絕關係。如同她用盡力氣喊出來的「因為你們是活著的人,我厭惡你們!」,她的心已死。那麼,最後的結局又是怎麼一回事?我個人認為,與其說是她平復了傷痛,不如說是她逐漸「重生」了。在中文裡面,我們習慣說「獲得了重生」,但對我而言,女主角並非是「獲得」(因為獲得聽起來像是有別人給予)而是她「reach、approach」了重生。也許可以說是女性的堅強,又或許跟這些根本沒有關係,但的確在妹妹一家人以及周遭遇到的一些人的傾聽、關懷之下,女主角最後鼓起勇氣的面對自己仍然存在、自己就在這裡,這正是一個充滿力量和力度的結局。

而比較為人所詬病的妹妹在與學生討論謀殺、殺人犯時的演技(有些人認為用力太過、有些人認為沒有發揮到那個力度),在我看來,倒是足以呈現所謂「旁人」心理上的壓力和痛苦。沒錯,這世界上背負著傷痛的人並不只是那群傷口還在的人,我的意思是,在那群第一線傷痛的人旁邊,其實也不乏連帶背負著傷痛的人啊。因為深深愛著的人過著那麼痛苦、掙扎的生活,自己怎麼能夠全然的開心和快樂呢?所以在妹妹失控的對學生發飆時,我並不覺得她的演技不夠好,當下,我必須要有點無恥的說,我比較對那群學生感到尷尬...,因為遇到一個抓狂的教授真的是件很手足無措的事情。

這部片的女主角Kristin Scott Thomas曾經演過《English Patient/英倫情人》,但也因為那部電影的聲名大噪,她好像比較沒能有些比較突破的作品。在本片便能好好觀看一下她在褪去妝容、素顏和黑眼圈當中令人為之一亮的演技。

 

有機會再來寫寫一些和「unspeakable」、「弒子」這類題材相關的心得好了。大三時修了論文寫作,閱讀《Beloved/寵兒》這本小說,由作家Toni Morrison根據一些黑人被奴役的歷史所著成。不曉得為什麼,本片偶然之間會提醒到我一些在閱讀《Beloved/寵兒》的回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hape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