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nnie Darko.jpg

 

OK,首先,這張海報給人的觀感是甚麼,黑底藍光、主角手上還拿著斧頭、胸膛有不明發光物體、主角眼神渙散卻又隱約透露著殺機...,讓人有點想起殺人魔的那種劇情卻又在藍光冷映之下跟科幻扯上關連。

其實,這部片大概甚麼都講進去了,是一部無法好好的把它分類化的電影。事實上,我之前也提過,類型(genre)本身就是個很弔詭的東西;「弔詭」此字輸入在奇摩知識+之後,看到的解答都不甚滿意。就我個人所理解到的,「弔詭」像是個兩面體,有些事情你如是說也對、但由完全相反的角度去解讀卻也合乎情理,有點像是「似是而非」的意思,說是正面也行、說是負面也可。而把電影分類就是如此弔詭的事情。有時候別人會問我:「你都看哪種電影?」我通常大概會愣很久...然後回答說「很多阿」這類非常廢屁的答案。也許是因為市面上真的有一些「看似」完全套用於類型的片子:終極警探(動作片)、哈利波特(奇幻片)、英倫情人(愛情片)、瓦力(動畫片)、辣妹過招(YA片,意思是青春校園片)...種種,但仔細一想,到底是根據甚麼原因輕易把它們理所當然的分類呢?在電影領域中,平常當我們說起「導演」這兩個字,總會帶有某種敬意,這層敬意來自於我們將「導演」視作「創作者」,如果是自編自導的導演那無話可說,但如果編劇和導演是不同的人,為什麼我們還會把這部作品的榮耀歸於導演身上?(當然每個工作人員、製片...等等都是功不可沒,只是人們還是對導演有股不自覺的尊崇。)因為電影是種透過「視覺」、「影像」、「畫面」來傳達意思的一種媒介,和舞台劇以及電視劇大不相同,電影注重的是每一連接在一起的畫面創造了甚麼樣的意思、帶有甚麼樣的隱含意思、而告訴了觀眾些甚麼樣的訊息。搭配上音樂、音效,整體感官上,我們不僅僅是接收訊息,這些訊息通常引發我們去揣測、去想像、去思考很多東西,這和一般電視劇偏於注重內容而非形式有很大的不同。

而Donnie Darko就是一部集合了眾多類型元素的電影,導演這個角色也毫無疑問的是這部電影的推手、或著你也可以說像個母親(尤其又是導演自編自導)。如同網路上一些文章所說的,導演操弄了許多關於類型的技巧,甚至可以說有點在玩弄、諷刺;的確,這部電影你要說有YA就有YA,有科幻當然也有科幻,心靈勵志也有,家庭溫馨也有,社會寫實也有,愛情?肯定是絕對有...既然如此,那片名真的很難取,就像台灣的翻譯片名一樣,通常看片名就會預測是甚麼樣類型的電影,於是這部片叫做Donnie Darko,主角人名,杜絕一切無意義的預設和想像。但《怵目驚魂28天》還是讓我們陷入某種假定裡面了,只不過也難為片商了,翻譯的確是門難事,總不能也直接翻作《東尼達科》吧,這樣完全失去那種"darko"、"dark"的意思了。

看到這邊...如果你是想來看看到底這部電影在講甚麼,我可能要說聲抱歉,然後推薦你去google一下別家的網誌或著上PTT電影版爬版一下。我並不打算在此解讀這部電影,因為解讀電影本身是個苦差事,有時候你明白些甚麼、感受到些甚麼要用文字一字一句寫下來是有點不舒服的,並不是寫文章本身痛苦、而是試圖把所有一切理論化、分析化會失去許多樂趣。如果你覺得你看不懂,不妨問一問自己,哪邊不懂?哪種不懂?不懂劇情還是不懂原因?一切都能夠解讀和解釋,端看你從何種角度出發:這就是所謂電影的開放式解讀意義。每個人看每部電影很可能都以不同角度在看,只是在一些好萊塢、或是腦殘片商的「訓練」之下,大部分的人看電影都如出一轍,好像在看電視劇那般只接受訊息、只期待劇情,其實只要認真一點看,很多環節你就會自己解讀成功了。也無所謂別人解讀的意思出來和你相不相同,因為那樣才是你所看到的電影。

 

以下由於髒話,十八禁。人只要一成年,很容易肆無忌憚...。其實我一直都是很有氣質很知性的在寫網誌,平常完全是普遍級的,請相信我!

 

By the way,在這部片裡可以看到Jake GyllenhaalMaggie Gyllenhaal兩姐弟的對戲,在餐桌上互罵的對話很有趣也蠻幽默的,讓人懷疑他門私底下相處模式...是否也如此"fuck-ass"來"suck fuck"去的。然後,我也有相同問題,究竟要如何"suck fuck"?聰明的姐姐應該好好解釋一下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hape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