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去春又來.jpg

首先,我得坦白說一下,這次會重看這部片的原因,除了最近在搜刮金基德系列的電影之外,當年在高中被老師硬生生跳過的兩場做愛場景也是動力之一...。雖然說現在已經過了很久,但金基德作品裡面的情色、血腥和暴力仍是頗能震撼人心的。雖然男女主角不像《色,戒》那般大露點加十足糾纏、如蟲子蠕動一般的窒息式性愛,但也許是因為場景發生在如此一個境外之地,彷彿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的寺廟,於是青澀、體位單純、動作不變的性愛仍是讓我看得有點不知所措。

已經頗負盛名的這部片,竟然「主流」到能使我一位來自理工科系、平時很怕冷門電影的男性友人都聞之而觀看,不愧是金基德難得被韓國民眾真正接受的作品。金基德已經是一個國際上會被冠上「大導演」的一位導演了,他的作品也時常見於各大影展,拍片速度快、品質佳、作者風格強烈卻不會淪為單一形式...網路上隨便找都找得到一大堆關於他的作品的影評,甚至也有許多「全輯」式的影評。因此,我也不打算再多做介紹,而尤其以《春去春又來》這部電影的影評最多涵 蓋也最廣。有來自各個領域的人寫的影評,不乏有許多我並不熟知的領域-像是佛學觀點,也有許多文字優美、能以影評的文字來搭配片中禪學靜謐的感覺的文章,而我本身向來走語句不順、虎頭蛇尾、愛寫不寫的風格,所以為什麼我仍是鼓起勇氣想寫這篇文章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仍是困惑著。當年高中觀看的時候,我便讀出那個很明顯的主題:春去春又來、輪迴式的思想、貪痴嗔這些「本質」性的七情六慾...。但重看之後,主題仍是明顯,只是很多細節還是不解。大部份網路上的影評不過在強調金基德處理畫面多麼優美、利落,以及他故事中的「禪意」。但他所用的許多象徵和橋段,我想應該值得寫的更多。只是我自己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譬如說,為什麼老和尚要自殺?為什麼那女子要蒙面?為什麼中年和尚在看了蒙面女子的臉之後要用小時候他對待別的動物的方式來懲罰自己?那是一種贖罪?還是一種單純的祈求?而青年和尚刻下得字,又為什麼老和尚要塗色?蛇,在老和尚自殺時交代了牠的去向,最後牠爬向老和尚留下的身外之物,而中年和尚出獄回來打開門看到的便是那條蛇在老和尚的衣物上游走;這意思是說老和尚成了那條蛇?輪迴?有這麼快?中年和尚為什麼要把老和尚的舍利子放進那座冰雕佛像之中?然後在初春融雪之際,包著舍利子的紅布就那樣隨著瀑布的沖刷而開始流浪。是在表達另外一種超脫?還是漂蕩?

當然,電影是一種開放式解讀的媒介。即使今天我遇到金基德本人,我可能也無法真的獲得解答。但是,寫評論不是就該問東問西的,試圖藉由一些觀點或立足點去解讀、詮釋出一些意義嗎?所以不要再寫劇情簡介了,那連心得都稱不上。我最喜歡的片段莫過於那座寺廟開始就像船一樣遊走於那座湖之中,一方面這樣的安排相當魔幻,另一方面也加深應該算是男主角的老和尚的神秘感和引人遐想的空間。看到最後,不免會懷疑是否老和尚自己以前也是以這樣的方式走過來的,而他最後彷彿有魔力一般的阻止那艘船只為了揮手道別、把船用不知名的力量拉回廟旁、彷彿駕駛著那座廟漂蕩於湖心...種種不可思議的橋段除了脫離了寫實而讓我一直納悶那座廟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有點線索之外,也可以作為為金基德並未刻意向主流靠攏的辯護。

片中那虛無的牆、形同虛設的門,讓我們不妨將其看作是人心、社會的寫照。最後,這部片又提出了一個質疑,人的七情六慾是來自於「本質」嗎?否則與世隔絕的小和尚怎麼學習到欺負動物的方法?而在發現動物真的被他搞死之後的痛哭除了很可愛之外,是真的有懺悔嗎?如果真的有,那長大之後殺妻的那份暴力不又 正是一個諷刺之處嗎?即使他出獄回到寺廟看似一切都那麼樸實和刻苦,面對蒙面的女子他仍是無法抑制好奇心而試圖去揭開她的面罩(順便一提,金基德作品裡的 蒙面人,真的是100%蒙面,我都很擔心裡面的人會不會窒息,除此之外也可看出金基德對於視覺感上的要求至極)。

 

最後,電影如今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和手法,對於一些所謂「不連戲」、「不精準」的鏡頭或故事,其實觀眾們應該給予更多的讚賞而不只是一味地認為看不懂 就等於很無聊。當然,你真要覺得無聊,也不是什麼壞事。只是我自己覺得,不要是「一味」的直接否定,想過之後再否定的評價才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hape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